最後更新:
空氣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在一般的情況及濃度下都不會對生態構成影響。但隨著工業的進步,排放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濃度超出標準,只要是其中一種化學物質的濃度超出標準,這便是污染。現今的空氣污染含有多種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這些污染物都會對人類、動物、植物、及其他物體造成破壞。
空氣污染的來源
1.自然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如火山爆發及森林火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這些自然污染物都是局部且短暫,大氣的自淨下,並不會造成污染問題。
2.人為污染源
人為污染源具有區域性及持續性,導致污染物排放超過大氣含容能力及自淨力,造成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依特性分類
點排放源:煙囪、工廠通風口
線排放源:公路、鐵路
面排放源:塗料及溶劑使用及露天燃燒等
依法規分類
固定污染源:不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
移動污染源:可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
空氣污染物分類
1.氣狀污染物
以分子型式存在之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2.粒狀污染物
以固態或液態的型式,溶於大氣中,因此又稱為氣膠。
灰塵(dust 如街塵)
煙氣(smoke 如柴油車排氣)
煙霧(smog 如衍生性懸浮微粒)
燻煙(fume 如氯化氨、石墨)
霧氣(mist 如晨霧)
飛沫(spray 如海洋飛沫)
空氣污染物的影響
空氣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
空氣污染的形式有很多種,而且對人體器官的影響也不完全相同,它在無形、無聲、無息中,逐漸侵蝕我們的肺部、黏膜、神經系統等。
1.一氧化碳會破壞血液中紅血球攜帶氧氣的功能。
2.苯可能引起血癌的發生。
3.懸浮微粒會影響呼吸道系統並引發氣喘病的發生。
4.鉛及氮氧化物都會害紅血球、肝、腎、神經及智力。
5.酸雨會刺激皮膚及眼睛。
6.紫外線照射則會導致皮膚癌及白內障病等病變。
空氣污染物對植物及作物的影響
影響植物的生長,使植物葉子組織破壞,而導致枯黃、掉葉、捲葉等病症;此外,也會造成湖泊及土壤的酸化現象,終致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1.懸浮微粒會使葉面佈滿灰塵,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臭氧、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而傷害葉片,使得葉面產生斑點,影響樹木生長速率。
3.紫外線照射則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果實變小。
4.硫氧化物造成水稻壞疽黑斑。
5.臭氧使煙草葉面產生白點變色。